但凡优秀的艺术作品,除了完美的造型之外,必然还具备独特的“气韵”。篆刻作品亦不例外,每一方篆刻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气韵、气息、气势和气场。
如何通过印面的布局,来营造气韵、制造气息、贯通气势、疏导气场,是篆刻章法必须考量的问题。
1靠疏密来营造气韵
艺术讲究虚实,正是因为虚实之间流动着气韵。如何使印面文字产生虚实,进而产生独特的气韵?
一种最常见的手法就是在印面制造疏密的效果,因为疏能产生虚的效果,而密则能产生实的效果。
因此,在设计篆刻章法的时候,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文字笔画固有的繁简特质,将其合理地进行组合排布。
从而在一方印面之中实现或上疏下密、或下疏上密;或左疏右密,或右疏左密。
或中疏周密,或对角疏密等多种疏密对照关系,进而通过这种疏密虚实的奇妙关系,
在印面上营造出独特而流动的气韵,使作品焕然有神。
2靠做眼来制造气息
在中国围棋中,棋手靠“做眼”来抢占地盘,维持己方势力的不断扩大,因为这“眼”是己方棋子围成的“气息”,表明己方已获得相应的地盘。
这是己方棋子赖以生存的一种特殊条件,每片孤立的棋阵中只要有了两个“眼”,就有了彼此呼应的“气息”,让对方再也无从攻击,从而确保了自己在棋盘上的绝对生存条件。
篆刻的印面和棋盘上的棋阵有着同样的道理,为了使印面上的文字获得一种生机,必须在印面上做出一些“气眼”。
例如在创作满白印时,不仅要将白文笔画大胆刻粗,使大部分红地仅留一线,也要注意利用文字固有的笔势,在印面的不同位置适当留出若干红块,才能制造气息、生动印面;
又如在创作元朱文古玺印中,若满目皆是线篆,便会显得软弱无力,与古玺印风格格不入。
可在文字笔画的节点上加粗成点,就能达到“做眼”的效果,产生意想不到的“气息暂顿”的效果。
3靠留白来贯通气势
留白是艺术家营造作品意境常用的手法,具体做法就是在其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。
文学家在作品中留白,可引起读者的遐想与思考;绘画家在作品中留白,可在有限空间里产生方寸之间天地宽的奇妙效果。
而高明的篆刻家,则可利用作品中的留白,将一方篆刻之中的气脉悉数贯通,进而形成一种浩荡的气势。
战国古玺《日庚都萃车马》便是依靠留白的手段来贯通印面气势的杰出代表,这方燕国朱文烙马巨玺通过对印面文字大开大合、纵横错落的布局处理。
在印面的上中方制造了大块的留白,将印面的气势有效地凝聚了起来;同时,又借助印面的左下、右上和中下方的几个小块留白,将整方印章的气势成功地贯通起来。
4靠残破来疏导气场
印面残破的现象在古印中尤为常见,这本是长年风化造成的结果,而非人为刻意制造,但是自然乃造化神功,这些出现在古印上的残破痕迹,却使古印拥有了一种舒朗的气场。
这便给我们现在的篆刻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,那就是将残破的手法合理地利用于章法之中。
可巧妙地平衡布局的虚实重心,使原本可能因文字郁结而窒息的气场,得到有效的疏通,瞬间产生流动的气韵。
通常的做法,是在笔画密集处适当做残破,使其变得舒朗。
或当紧靠印边文字的长笔画与印章边框平行时,可将边框适当做残破,使其通气。
而在近边框过于空旷的空间处,可增加少量大小不同的残点,可平衡整体虚实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