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大秦指数 产品服务 解决方案 秦鉴拍卖 传习所 高士传 艺评 展览 社友会
 
 
国家一级作家、《最后一个匈奴》作者高建群:讲故事的这个人是谁
日期:2023-03-26  来源:大秦印社  作者:文夫    关注:8477

  推荐语:

  阅读其中那些杀猪匠的故事,那些篾匠、瓦匠、泥水匠、铜匠、木匠、石匠,那些普通人家的婚丧嫁娶、民间习俗、行事方式,等等,叫我想起沈从文的湘西系列,孙犁的白洋淀系列,贾平凹的商州系列。这些系列轻轻揭起这偏僻地域一角的面纱,把那些地方的人类生存图景展现给世界看。

  —— 国家一级作家、《最后一个匈奴》作者  高建群

  讲故事的这个人是谁?

  高建群

  讲故事的这个人叫刘栓( 他说他从山里来,学书法喜欢张旭、米芾,所以自己起了个笔名叫颠山),一个青年作者,目下供职于一家大学出版社。我的一本正在热销的书,他是责任编辑。那书中大部分的篇章是我写的。但同时,大约有三分之一,我累了,老眼昏花,于是凭口说出,而他,用录音笔记录下,整理成文字。

  他的文字功力叫我3惊讶。那天我给一个来访者题字,他说,我将上大学以来,工作以来,琢磨出的最好两句话贡献出来,这两句话叫“承先贤衣钵,开自家面目”。话语一出,赢得满场惊讶。尤其是“开自家面目”一句,隐约间透出一股霸气来。

  他的老家在陕南秦岭最深的山中,最高的山中,那地方叫山阳。我说,你是普通人家的孩子,祖祖辈辈都是山民,能从这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地方,家族中走出你这么一个人物,是家族一代一代积攒地气的结果,获得性具有遗传性,积攒到了你这一代,家族中终于出现了个人物,考上名牌大学,居住在了城里。

  作者原先把这本书的书名叫《龙须草》。龙须草是一种长在山地的草木。农户人家、行脚士兵、云游僧人脚下穿的那草鞋,大约就是用这种草编织的。还有,那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的蓑衣,据说也是用它编织的。

  我能理解作者用“龙须草”作为书名的寓意。那是草根百姓的植物,吾家吾国,吾土吾民,人生一世,草木一秋,作者借龙须草,表达了自己对故乡,对如蝼蚁、如草芥的那一方百姓的喟叹,对他们顽强的生存斗争精神的礼赞。

  这是秦岭最深最高的山里。在我们匆匆的路经者的眼里,山峦高耸,云遮雾罩,一场风就带来一场猛烈的暴雨。我们无法更深入地走进去。那狭窄的山里劳作的人们,那灰瓦白墙的房屋建筑,那一直通向山顶的羊肠小道,对我们来说,那就是谜。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,他们的行事方式,他们那乱糟糟的头发所罩着的脑袋,整天在想些什么,这些都是谜。

  阅读其中那些杀猪匠的故事,那些篾匠、瓦匠、泥水匠、铜匠、木匠、石匠,那些普通人家的婚丧嫁娶、民间习俗、行事方式,等等,叫我想起沈从文的湘西系列,孙犁的白洋淀系列,贾平凹的商州系列。这些系列轻轻揭起这偏僻地域一角的面纱,把那些地方的人类生存图景展现给世界看。当然,他们的文笔老辣,简约而又精准,且给庸常的生活人为地涂上了一层玫瑰色,这是需要本书作者学习的。

  而本书作者的长处则在于,他是以一支缜密的笔,如数家珍般的描写,展现了那块山地上的人们,生活的全部俗常性。这也是一代与一代人,艺术追求不同,对生活的理解不同的原因吧。

  我建议作者把书名改成《南山有台》。这样会沉甸甸一些,居高临下的概括力强一些。这话来自《诗经》。

  《诗经》中有“南山有台,北山有莱”一句。专家为我们注释说,所谓“台”,所谓“莱”,都是地里长的一种草,台可制蓑衣,莱嫩叶可食。那我们在这里且把“台”当作作者所说的龙须草吧!从《诗经》的年代,这草就长在南山里了,而从《诗经》的年代,百姓就生活在这片山地了。一茬一茬的草,一代一代的人,直到今天。如是想来,我们不由得向这块山地

  致敬,向这些卑微的如蝼蚁如草芥的生命致敬。

  作者是如此的年轻,人生的大幕,文学的大幕,对他来说才刚刚拉开。这本书的叙事,还显得啰嗦或繁琐,故事也叙述得不够饱满,虽然作者凭借丰厚的生活底子,给予了一些弥补,但是还是不够的。也许在下一本书中,我们能看到他的改变和提高。

  前天我画了一张画,画的是秦岭高耸的一角。画名叫《直上秦岭第一峰》。旁边题字说:“秦岭第一峰曰太白山,第二峰曰牛背梁,第三峰曰西岳华山。”

  驴友们告诉我,从秦岭第二峰柞水的牛背梁上山,顺山顶绕,可以绕到黄峪寺,那是唐代皇家行宫翠微宫原址,再往东绕,还可以绕到云遮雾障的那些山阳的大山中去。

  谨以此语,寄语刘栓以及所有的青年才俊们。你们有年轻作为本钱,可以而且有理由比我走得更远一些。

  2021 年 9 月 30 日于西安

  后记:

  江湖夜雨十年灯

  (代后记)

  颠山

  清代才子袁枚有诗云:爱好由来下笔难,一诗千改始心安;阿婆还似初笄女,头未梳成不许看。

  所以这么多年来,凡有师友问我小说何时出版,我都借袁才子诗来开脱。这样,有的说我清高,有的说我狂狷,也有推心置腹劝我别图生业,我都只好缄默不言。真不是话不投机半句多,其实是我不知道如何相处自己。如今已过了而立之年,一事无成,夜夜窗前望明月,日日世上苦拈米,明月渐为乌云迷,白米日随白发稀。眼看自己在这生活的泥潭中一步步下沉,实心而论,深夜难眠,多少人事都来心上,万念焦时,如何能不捣枕捶床,但也到底只能寒星数尽时荷锄理荒秽而已。

  本以为要以这“望月”“拈米”的日子老死林下,可有谁知造化弄人,一点心火浇不灭,万般神魔来撩拨。

  我七岁祖父服毒,二十一岁外公不治,去年冬至前,三叔祖以癌下世,这样,我祖一辈男性亲属俱不在人世,我深切感受到,我由之而来的先人已连同他们的时代远我而去。己未年末,五十四岁父亲,在建筑工地失足,致前后胸骨折九处、骨裂六处,手术后虽无大碍,但自此农活、体力活是不能干了,身为长子的我,突然感觉到大任压肩,无处闪躲。而就在辛丑仲春,深恩于我的老领导(诗人黑光)以六十三岁弃世,谆谆亲炙言犹在耳,但天人为别,我若不努力进业,真是难慰在天之灵。

  2020 年仲夏,以机缘亲近前辈大家高建群师,佐他完成新著《丝绸之路千问千答》,于文字琢磨中,所悟良多。与高老师相交日久,文契情亲,每在工作之余,慨谈家国大事、古往今来,钩沉人事过往、文坛故旧。高老师都能随缘演法,为我开示积功累德、习艺进业之途。会心时候,我也往往能滔滔陈说家乡往事,高老师时时劝我,贴住人物,扣住细节,付之以笔。但我始终都不好意思说所言所论,都已成篇,只是沉压箱底,无颜面世。但在高老师的反复鼓励下,意识海中一点燥热,终于兴风,时有浪意,如鲠骨在喉,不吐不快。

  如此,翻拣 2008 年入大学到 2018 年十年旧章,选得小说十七篇,其中短篇十六,中篇一。此次编订目次时,以意识流大师乔伊斯早期短篇集《都柏林人》为范。篇篇独立,但以人事穿插相互牵连,同时以叙述者身心所历为结构。先以《杀猪匠》《篾匠》《运生》《转茬》勾勒出那一时乡村精神、物质、法治、伦理的总体背景,再以顺子出生生长过程中所经历闻见,画出几代人生命状态,见于《巷道老爷》《下屋婆》《花姐》《小路哥》《月经》《姥盗》诸篇。最后再以大学生身份的叙述者患抑郁症回乡休养为关照,以历过城市文明教化的敏感多愁青年心智,来思味其血脉相依的乡亲之人事哀乐和生命挣扎,见出他们在农村文明裂变、时代变迁中的麻木、阵痛、堕落和超升。

  追想大学以及初入社会几年,彼时深爱废名、沈从文等京派风致,又思慕川端康成、纪伯伦意蕴,在周燕芬、姜彩燕诸位老师的鼓励下,就以《红楼梦》甚至意识流笔法,狂妄追摹成章。如今看来,稚嫩处固然难免,但激情真挚也是今生难再,庆幸还能看见一段时代过往。故而不惜灾枣祸梨,以老阿婆之身,效初笄之姿,忸怩为读者作一效颦舞。

  老姑娘出嫁,悲欣自当倍于少女。切盼诸位方家发狮子吼,催引后学精进;感谢各位读者慈悲相容,不以拙劣见弃。

  另外,有幸得高建群老师作序,又仰赖西安出版社领导、编辑及龙山海天马总成全,感激之情,难以辞达。

  2021 年 4 月 29 日夜

  于莲湖家中

  《南山有台》

  作者:颠山

  出版社:西安出版社

  开本: 1/32

  字数: 183千

  页码:320页

  装帧:平装

  版次: 2022年12月第1版

  书号: ISBN 978-7-5541-6448-8

  定价: 58.00元

  内容简介:

  收录短篇小说十六篇、中篇小说一篇。以杀猪匠、篾匠、泥水匠、石匠、铜匠、木匠等传统手工业为切口,描写其从业者的人事哀乐和生命挣扎,见出他们在农村文明裂变、时代变迁中的麻木、阵痛,堕落和超升。在勾勒出乡村精神、物质、法治、伦理的总体状况的同时,展现农村风俗的变迁史、“三农”政策的演进史、农村社会的进化史。

  十七篇小说,篇篇独立,但以人事穿插相互牵连,同时以叙述者身心所历为结构,形成分而不散的整体韵致。小说承传了“京派”风致,同时注意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手法,绮丽简净清朗而富意蕴。

  作者简介:

  颠山,陕西山阳人,1988年11月生,201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,2011年开始发表小说,作品见于《延河》等刊物。

  目录:

  讲故事的这个人是谁(序) / 001

  杀猪匠 / 001

  篾匠 / 037

  运生 / 043

  转茬 / 049

  巷道老爷 / 057

  下屋婆 / 067

  花姐 / 077

  小路哥 / 093

  月经 / 105

  姥盗 / 123

  声音 / 135

  瞎太婆 / 159

  哑妹 / 175

  江湾先生 / 191

  奔丧 / 205

  服毒世家 / 225

  南山有台 / 235

  江湖夜雨十年灯(代后记) / 311

关于我们 - 联系方式
Copyright © 2024 www.daqinyinshe.com All Rights Reserved
陕ICP备20007593号-2 联系电话:18192709294
大秦印社始终将“专业、保真、诚信”作为宗旨,致力于让艺术融入生活,让收藏投资者能真正体验到“随时随地,快乐收藏”。
陕西大秦印社非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大秦印社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
   
  微信公众号
全程技术支持:陕西昱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